宁陵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商丘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商丘市区以西,总面积785.7平方公里。
户籍总人口约74万人,县人民政府驻城关回族镇。宁陵县东与商丘市区交界,距商丘市区37公里,西连睢县,南邻柘城县,北与民权县相连。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宁陵县常住人口为562657人。
宁陵历史悠久,具有4000多年的文明史。夏、商、周时为葛伯国,系葛姓祖籍之源。春秋时称宁邑,属宋国,战国时又名信陵,属魏国。秦统一六国后称宁陵城,划归砀郡。
公元前122年,西汉武帝置宁陵县,属兖州刺史部陈留郡,此为宁陵设县之始。东汉时期,宁陵改属豫州刺史部梁国,此后历经曹魏和西晋,政区建制不变。十六国时期先后由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等政权据有。北魏时期,宁陵县属徐州梁郡,北齐时废除建制。
隋开皇六年(586年),宁陵县复置,初属宋州,至大业初年属梁郡。唐朝前期因袭隋制,天宝元年(742年)属宋州睢阳郡。五代十国时期先后由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据有。北宋初属拱州,大观四年(1110年)改属应天府,政和四年还隶拱州,宣和六年复属应天府。金朝时属南京路归德府,此后至清末均属归德府管辖。
中华民国时期,1914年归开封道管辖,1932年划归河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1948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宁陵后,归商丘专区管辖,至1958年12月改属开封专区。1960年8月,宁陵县建制撤销,改为宁陵镇,划归睢县。1961年10月,国务院恢复宁陵县建制。同年12月,商丘专员公署恢复,宁陵县仍属商丘专区,1969年改称地区行署。1997年6月,商丘地区撤销,设立地级商丘市,宁陵县自此至今属商丘市管辖。
历史上,在宁陵县境内曾建有已吾城,位于县西南。东汉永元十一年(99年)置已吾县,属陈留郡。西晋时省县,北魏时期复置,至北齐时撤销。
2023年12月末,当地一名初中生杨某某疑遭霸凌后坠楼离世,引发当地民众大规模示威。有报道称政府以“大雾”为由封锁宁陵县附近所有高速公路,切断网络,但根据B站up主“动物园巡逻员”的视频中“1:02-1:39”片段显示,当地确有大雾,同时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上将地区切换为宁陵,可见大量发布于事件发生时期的视频,可证明宁陵的网络并没有被切断。
2024年1月2日,宁陵县联合调查组发布调查情况通报,声称杨某某为自杀,生前未遭受校园霸凌。
宁陵县地处豫东平原,地势平坦,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有高滩、洼地、平原三种。主要河流有古宋河、陈两河、大沙河和清水河等,均属淮河水系。
宁陵年平均气温14.2℃,年平均降水量647毫米。无霜期216天。属半湿润温带季风气候,夏冬季长,春秋季短。降水集中在夏秋两季,尤其春季少雨,威胁农业。
宁陵县下辖7个镇、7个乡:
城关回族镇、张弓镇、柳河镇、逻岗镇、石桥镇、黄岗镇、华堡镇、刘楼乡、程楼乡、乔楼乡、城郊乡、阳驿乡、孔集乡和赵村乡。
宁陵县曾为国家级贫困县。2022年,宁陵县全县完成生产总值人民币201.1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8,034元,在河南省各县级行政区(不含市辖区)中分别排第90位和第87位。其中第一产业40.99亿元,第二产业73.78亿元,第三产业86.41亿元。
宁陵县经济传统上以农业为主,小麦、花生、玉米为主要农作物。宁陵县为全国优质酥梨生产基地,是国家农业部区域规划梨生产的30个重点县之一,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白蜡条(杆)生产基地。宁陵县的传统工业是白酒酿造和食品加工,张弓大曲曾为河南名酒。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发展出年产能近1000万吨的农资化工产业集群,是中原地区最大的新型复合肥特色产业基地。
陇海铁路从县境北部经过,于柳河镇设宁陵县站。 徐兰客运专线亦从县境内通过,但并未设站。公路方面, 连霍高速、 商固高速与 商登高速三条高速公路途经县境。此外,宁陵境内还有 220国道、 310国道、 343国道、 212省道、 316省道等国道和省道干线。
宁陵县境内现有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4处,分别为宁陵清真寺、丁堌堆遗址、葛城遗址、赵尔庄清真寺。
特产有金顶谢花酥梨、张弓大曲、杠子馍、哨子汤、垛子羊肉、白蜡杆、泡桐等。
宁陵为“战国四公子”之一魏无忌的封地(时称信陵),魏无忌因而被称做“信陵君”。
历史上出生于宁陵的著名人物有:东汉黄门郎葛龚;东汉末年曹操的贴身侍卫武将典韦;唐朝侍御史刘思立;北宋参知政事刘熙古及其子刘蒙叟;明朝官员和思想家吕坤等。现当代著名的宁陵人有:现任中共驻马店市委书记鲍常勇;拳击运动员,2024巴黎奥运会金牌得主李倩。
在宁陵县代理记账选择来一方财税。688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