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办、国办发布的《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要规范和发挥涉税专业服务社会组织在优化纳税服务、提高征管效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这为拓展涉税专业服务带来了巨大空间。
发展涉税专业服务离不开“互联网+”,其核心不在于“互联网”,而在于其背后的“+”所带来的技术流、信息流、人流、物流和资金流都发生创造性的变化,以互联网推动其他行业发展。互联网正加速与传统行业融合,这也是行业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涉税专业服务发展当然不能置身度外。
一、找准当前“互联网+”涉税专业服务的痛点
“互联网+”对涉税专业服务而言,不是简单地将传统服务搬到互联网,而是基于互联网生态圈重新构建涉税专业服务的新领域,在本质上属于颠覆创新,是化学融合的过程,其目标是打造涉税专业服务升级版,而不是仅泛化为“指尖上的服务”。当前,随着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行,涉税专业服务必须作出根本性和适应性变革。
涉税专业服务要与“互联网+”相融合,就必须把握“互联网+”的“去中介化”核心功能,找准涉税专业服务行业的痛点,实现所有涉税服务事项网上运行。
(一)过于依赖“人”的要素,市场拓展乏力
人的要素是*9位的。当前,涉税专业服务行业以人为主,是以知识垄断、信息不对称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行业。而当前涉税专业服务行业所依赖的人,包括行业内部的从业人员,也包括外部积累的商业人脉。为什么涉税专业服务行业都偏好做大企业?是因为对大企业的收费相对较高,而耗用的人力资源相对不多,并且人均产能较高。“互联网+税收征管”推行后,大企业与税务机关将形成税企数据直通模式,涉税专业服务行业依靠内部人力投放和外部人脉积累的传统手段日渐式微,需要新的动能以推动转型升级。
(二)供给需求信息不对称,采集渠道狭窄
互联网时代市场主体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商业模式主动创造用户需求,随时随地与用户互动,快速生产和迭代自己的产品,并通过互联网营销自己的品牌。如微信、工业4.0,就是“互联网+”的成功案例。涉税专业服务也是如此,在传统方式下,涉税专业服务社会组织不能像税务机关那样以部门职能和行政协助的力量获取纳税人的涉税信息,难以精准把握纳税人的需求,而纳税人的需求又表现为零散,呈个性化且深度不一,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大变化。纳税人的需求侧与涉税专业服务的供给侧表现为不对称的两极,造成涉税专业服务社会组织与纳税人对话不畅、供给与需求不对路的困境。
(三)营销工具平直单调,缺乏客户粘合力
客观而言,传统涉税专业服务市场营销需要满足丰沛的社会人脉和较好的服务品质这两个条件。而在相对稳定的市场区域内,市场蛋糕的份额在博弈后处于动态平衡,服务品质的提升已见到天花板,潜力可挖掘空间不大。涉税专业服务社会组织与纳税人的联结关系基本处于松散状态,即使提供的产品含金量较高,但由于缺少额外的附加值,与纳税人的关联利益契合度不高,将来很容易被其他涉税专业服务提供商所替代。总体来看,整个过程人工直接参与的部分极少。“互联网+涉税专业服务”必须依靠自身的实力和能力,增强与客户的粘合度,吸引和扩大客户群,才是关键所在。
(四)标准化规则缺失,运行不够流畅
没有标准化,就没有“互联网+”。能够在互联网上开展的业务需要标准化,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目前,受到涉税业务的复杂程度影响,涉税专业服务行业对涉税服务业务全面标准化处理相对滞后。
二、当前涉税专业服务行业面临的机遇
当前,对涉税专业服务组织而言,其业务形态偏重于代理申报、代理记账等中低端的常规业务,这些业务将来都有可能被弱化、萎缩,甚至消亡。但是也要看到,涉税专业服务行业的新兴业务还没有全面兴起,亟待开发。总体而言,新兴业务与传统业务表现为有加有减,加项多于减项。税制改革和征管改革到位后,涉税专业服务发展又会迎来难得的机遇期,为“互联网+涉税专业服务”提供更大的平台。
其一,随着税制改革的逐步推进,纳税人对税收政策适用的精准性预期更为迫切。无论是营改增,还是个人所得税、房地产税等税制改革,税收新政陆续与我们面对面。由此带来的是,纳税人如何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正确地适用税法,这是涉税专业服务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如果税法没有明确,无疑也给涉税专业服务组织开展税收筹划和预约裁定带来极大的空间。
其二,随着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化,纳税人对程序运行所蕴含的涉税风险更为关注。以《税收征管法》修订为主要标志的税收征管改革也给涉税专业服务行业带来相当多的利好。这一轮《税收征管法》修订对税收征管程序进行再造,对于涉税专业服务行业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预见,涉税行政复议和诉讼案件将大量增加,这也为涉税专业服务提供了大量空间。
其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纳税人对涉税专业服务快捷便利的要求更为强烈。“互联网+”对税制改革和征管改革的推动是前所未有的,打破传统税收征管的行政区域束缚,也跳出了税务机关在管户制和管事制之间反复调整的怪圈,纳税人同城通办到全国通办已成必然趋势,纳税人将真正享受到从“足不出户”到“如影随行”的便捷高效服务。同时,“互联网+”也打破行政层级管理,穿透了征管和服务的程序壁垒,传导机制在指尖间瞬间实现,也为涉税专业服务组织的集约化带来重大契机。
三、依托“互联网+”开辟涉税专业服务的新路径
“互联网+”的本质是信息共享,随着“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的实施,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逐步走向融合。因此,推行“互联网+涉税专业服务”至少必须把握好两个业务界限。一是要把握税收筹划与预约裁定的边界,预约裁定跨出去就可能成为税收筹划;二是把握涉税专业服务部门化与社会化的界限。因此,做实“互联网+涉税专业服务”,就必须让所有的涉税事项在互联网上运行。这需要工具和标准两个支撑。
(一)众创:让所有人成为会计主体
当今社会给所有人都有表现的平台,大众的创新想法都可以依托平台来集聚,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实现简约快捷、成本低廉、跨行政区服务,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共享空间,实现万众创业和大众创新。个人所得税改革和房地产税出台后,会计主体由企业向个人延伸,每个人或者企业都是创业者,也是独立核算的会计主体,自然人可进行网络团购,也可以用定制产品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在对用户细分的基础上,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便利化的办税工具,实现为纳税人提供“私人定制”。
涉税专业服务行业要因势利导,搭建云记账服务平台,通过持续的标准化运营,不断接入客户,让纳税人实现自我“云”记账。互联网发展迅猛,市场主体对在线会计核算的需求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来得更为强烈。因此,涉税专业服务行业要改变过去手工代账方式,压缩核算层级,加强横向沟通,提高各会计核算主体的实施参与度和主动性,将财务会计管理从单一向综合管理推进,使企业管理更加高效、灵活。但是这种复杂的互动,需要后台强大的会计核算。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应联合制订在线会计核算规范,搭建核算云服务平台。这样才能有效促进财务报告从事后披露向实时报告转换,使涉税专业服务的信息获取更为及时。
(二)众通:搭上数据直通的轻便车
通过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可以看出,数据直通是“互联网+税务”发展的终极目标之一。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可以搭建更为高效的在线核算体系,依靠互联网迅速的传输功能,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数据共享能力,以及快速有效的逻辑判断能力,发展企业“互联网+核算”的服务模式,为企业自身核算和涉税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利用互联网的高效传输功能,可以构造有别于传统会计核算主体的网格化服务。
同时,针对大企业,做实“互联网+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就变成企业与涉税专业服务的数据直通模式。但要看到,在大中型企业推进实现数据直通涉税专业服务必然要经历一个阶段。涉税专业服务的品质是赢取企业信任的关键,只有过硬的服务,企业才愿意将数据与涉税专业服务组织无缝对接。在此基础上,涉税专业服务行业还可以发掘若干商机:一是推行小微企业“互联网+代账”的云记账模式;二是及时跟上研究ERP环境下的会计监管和税务机关税收征管的新思路,做大ERP培训市场;三是适应税制改革要求,紧跟税改步伐,探索在线代理预申报,将预申报信息推送给纳税人,由纳税人电子签名确认后再发给税务机关;四是为纳税人在线提供涉税风险预警。
(三)众筹:增强潜在客户的粘合度
“互联网+涉税专业服务”可以实现营销无区域和服务无时空。
增强与客户的粘合度,就必须优化服务供给,认真研究和创造纳税人高度定制化的需求,着力在工具和标准化方面下功夫。简言之,工具方面就是要通过“互联网+”打造一个大卖场,将涉税专业服务行业传统的人脉营销转为市场营销,要能让纳税人愿意、乐意到平台上寻找、下载和应用工具,在找和用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经济效益;标准化方面就是要实现能问、能查、能看、能听、能约、能办这“六能”服务标准化操作,在此基础上推行“EE”模型(注:澳大利亚税务局推行“Early Enjoyment”),实现“尽早参与和积极管理”,促进涉税专业服务组织转型。
(四)众包:集聚社会的力量与智慧
通过“互联网+”发展众包模式,能够集合全社会的力量与智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税收征管法》修订后,税务机关的预约裁定、纳税评估和发票发售,都可引入“众包”机制,将流程切换为“互联网+”模式,让纳税人进行菜单式选择。涉税专业服务行业可从前瞻性出发,契合税收预约裁定的预先性特点,发挥职能优势,把握先机、超前规划、加强研究,依托互联网,做专预约裁定业务,将复杂的裁定业务网上处理,全面提升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在我国税务机关扁平化管理尚未全部到位的情况下,今后较长时期内绝大多数纳税人仍由基层进行日常管理。对大多数纳税人而言,纳税人申请预约裁定,从拟写裁定申请、预期交易计划及期望、研究分析结果、预约裁定草案等文书,无论是从程序层面还是从实体业务处理层面都有一定的难度。采取市场购买,由涉税专业服务组织通过“互联网+”进行众包,就可以帮助纳税人轻松“打包”解决预约裁定等复杂的涉税问题,将极大减轻征纳双方的负担。
(五)众培:提升客户注意力集中度
纳税人的学习特点趋于快餐化,更多的是追求短、平、快。涉税专业服务行业开创“互联网+”培训模式,就要从了解客户的需求入手,创建适合纳税人的学习流程,从知识库中抽取出相应的知识进行组合,向客户进行个性化的定向传递,为纳税人提供丰富的微课程,为纳税人自主学习夯实基础。一方面,设计有利于纳税人消化吸收的网课;另一方面,可以让纳税人直接在视频上发表评论,辅之以滚动、停留甚至更多的特效方式,使纳税人在线互动有更多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