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县是福建省宁德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福建省东北部,东邻福安,西接政和,北连寿宁,东南与宁德蕉城接壤,西南与屏南隔溪相望,土地总面积1047.1平方公里。
周宁县地处鹫峰山脉东麓,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800米,县城海拔880多米,居全省之冠,素有“高山明珠”之称。通行闽东语周宁话(自称为平话),属福宁片(北片),县政府驻狮城镇北门路11号。
周宁县古为七闽地。春秋属越,战国属楚。秦属闽中郡。西汉为闽越国,东汉属会稽郡。三国属吴建安郡。晋南朝属温麻县。隋属原丰县(闽县)。唐属长溪县。五代闽龙启元年(933年)起属宁德县,宋初为青田乡东洋里。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建东洋行县,由宁德县主簿驻征赋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分割东洋里十五至十八都设东洋分县,由宁德县丞驻治,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由县佐驻治。
民国元年(1912年),东洋分县改由宁德县派分驻员治理。民国三年(1914年)复设县佐。民国十八年(1928年),裁县佐设警察所,综理辖区行政事务。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设公安分局。民国二十二年六月(1933年)6月,改设宁德县第五区。民国二十四年六月(1935年)6月,改设周墩特种区,脱离宁德县辖,直属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区(公署驻长乐)。民国二十五年二月(1936年)2月,又改为宁德县第三区。民国二十六年一月(1937年)1月,复为周墩特种区,隶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二年九月(1943年)9月,改隶第八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一日(1945年)8月1日设县,以周墩、宁德两地首字定名周宁县,县治在狮城,辖地639.6平方公里,隶第八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六年四月,改称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七年九月(1948年)9月,宁德县析咸杉乡127.7平方公里归周宁县辖,全县面积增至767.3平方公里。
1949年6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周宁;9月1日,成立周宁县人民民主政府;11月12日,成立周宁县人民政府,隶福安专区。1955年9月,寿宁县划出第六区(今纯池镇的11个行政村和泗桥全乡)辖地278.7平方公里,归周宁县辖,全县面积增至1046平方公里。1970年7月起,隶属于宁德地区(现宁德市)。1958年秋,撤区、乡,设人民公社。1963年恢复区、镇建制。1966年,复撤区、乡,设立人民公社。1970年7月起,隶宁德地区。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全县设1镇8乡,辖140个行政村。1989年,全县设1镇8乡,辖140个行政村。1990年—1995年,先后有5个乡改镇。2003年,在狮城镇设5个社区。
周宁县下辖6个镇、3个乡:
狮城镇、咸村镇、浦源镇、七步镇、李墩镇、纯池镇、泗桥乡、礼门乡和玛坑乡。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周宁县的常住人口为149567人。
全县平均海拔800米,县城海拔888米,是福建省海拔最高的县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盛夏日均气温仅24℃。全县可利用的山地达102万亩,现已初步形成林、茶、果、竹、菌、芋、药材等商品基地。矿产资源,花岗石、高岭土、紫砂土品位高、储量大。水电资源极为丰富,目前人均装机容量已达180瓦,居全省前列,为“全国农村初级电汽化达标县”之一。已建成总装机容量40万千瓦的芹山-周宁梯级电站、抽水蓄能电站等。
1959年前,全县运输全靠人力挑抬。1959年5月,小(古镇)浦(城)公路赛(岐)浦段通车。小浦公路赛浦段通车后,汽车和其他机动车,逐渐取代长途人力运输。当年底,全县无偿调用劳力、物资,组织民、技工5092人,投建梨(坪)外(表)、城(关)纯(池)、七(步)李(墩)3条公路,分别于1960年4月及1961年2月先后停建。1965年冬,组织全县民工投入续建,1965~1976年,先后建成公路8条105.43公里(未包括麻岭军用公路)。实现全县社社(乡)通公路。公路沿线村民开始以胶轮板车代肩,自行车代步。2012年, 宁上高速公路建成,周宁县告别了“无高速时代”。
目前,周宁县境内有 353国道(原 302省道)、 207省道(纵三线)和 宁上高速等主要公路干线。衢宁铁路于2020年9月27日建成开通,在咸村镇设周宁站。
在周宁县代理记账选择来一方财税。688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