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县(彝语北部方言:ꋂꂿꑤ ce mo xiep)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所辖的一个县,位于凉山州西南部、雅砻江下游,邻接云南省,居民有彝族、汉族、蒙古族、回族、苗族、藏族、傈僳族等。
27°34′N 101°27′E / 27.567°N 101.450°E
境内多山,森林茂密。著名旅游景点、川滇交界处的泸沽湖的三分之二即位于盐源县,有307省道经过县治盐井镇,并通往泸沽湖镇和泸沽湖与云南省泸沽湖沿岸的环湖公路连接,西昌至泸沽湖为258km,攀枝花至泸沽湖为220km,丽江至泸沽湖为230km,目前由四川方向前往泸沽湖的游客正在逐步增多。
盐源县盛产盐,名称中的“盐”便来源于此,清代《盐源县志》对“盐”一词解释道“盐之云者,于食货重富民之政。”,而“源”则指雅砻江和金沙江。
彝文全称“策莫尔库”(彝语北部方言:ꋂꂿꇓꈓ,罗马化:Cemo Lurkur),同为“有人最早看见出盐的地方或集镇”之意。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定筰县,属越巂郡,为都尉治,在郡之上设十三刺史部(监察区),属益州刺史部。三国、晋、刘宋仍曰定筰。南齐废。南梁大同三年(537年)置巂州。北周天和三年(568年)置定筰镇,属严州。隋开皇六年(586年)改西宁州,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巂州,隋大业三年(607年),改越巂郡。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巂州,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昆明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越巂郡,唐乾元元年(758年)改巂州,唐末入南诏为香城郡,属会川都督府。大理国时废,属善巨郡,名贺头甸。元初为落兰部,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盐井千户,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闰盐州,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置闰盐县,立柏兴府(柏林山多松柏,翠色参天),属云南等处行中书省罗罗斯宣慰司。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属云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改柏兴州,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改柏兴千户所,属右军都督府四川都指挥使司建昌卫,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置盐井卫军民指挥使司,属右军都督府四川行都指挥使司,周四里,有门四曰崇仁、正义、广礼、顺智,领千户所一:打冲河中左千户所卫东北,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置;长官司一:马剌长官司卫南,明永乐五年(1407年)置。清康熙元年(1662年)属建昌监理厅,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盐源县,属宁远府。1952年盐源县城由卫城迁盐井。
盐源县下辖1个街道办事处、17个镇、5个乡、1个民族乡:
盐井街道、卫城镇、梅雨镇、白乌镇、树河镇、黄草镇、平川镇、泸沽湖镇、官地镇、梅子坪镇、润盐镇、长柏镇、甲米镇、棉桠镇、盐塘镇、金河镇、龙塘镇、兴隆镇、藤桥乡、田湾乡、右所乡、沃底乡、大坡蒙古族乡和洼里乡。
盐源苹果: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卫城镇、双河乡、大河乡、盐井镇、干海乡、下海乡、梅雨镇、棉桠乡、白乌镇九个乡镇。
在盐源县代理记账选择来一方财税。688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