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审计”一词由来已久,最早的提出可以追溯到宋代。
一、审计的历史发展
审计对于很多人而言,神秘又陌生。
其实“审计”一词由来已久,最早的提出可以追溯到宋代。
我国在西周时期就设有“宰夫”一职,这是国家审计的萌芽,负责审“财用之出入”,并拥有“考其出入,而定刑赏”的职权。
秦汉两朝采用“上计制度”,审查监督政府财务收支有无问题,并以此考核有关官员的政绩。隋唐时期,设“比部”,(这时的审计机构已经比较独立了)对中央和地方的财务收支实行独立、定期的审查监督。
而到了宋代(公元992年),我国首次提出“审计”两字,并以此设立审计机构——审计司和审计院,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专职审计机构。
从历史发展来看,审计主要是一种政府财政收支检查与监督,这与现代社会审计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不难看出,我国审计事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审计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二、部门历史沿革:
从新中国成立至1983年8月的34年间,我国一直未设立单独的审计机关,对国家财政收支的监督工作主要由财政部内部的监察机构完成。
根据1982年12月新修订的《宪法》,规定了我国实行独立的审计监督制度。
宪法确定以后,国务院专门开了个会议,讨论审计这个部门是叫院还是叫委员会还是叫部,审计署和其他部委不同,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称作“部”就不能区分开。
因此,审计署的命名也是体现了该部门的独立性、权威性。
1983年9月15日,正式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是国务院组成部门,在国务院的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是国家最高审计机关。
2018年3月,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财政部、发改委等部门的部分职责划入审计署。
三、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1994年8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正式颁布),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根据2006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根据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
1997年10月21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31号)。
2010年2月2日,根据国务院第100次常务会议,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发布,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
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以来,审计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四、审计对国民经济的重大作用:
1、从2024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获悉:2023年1-11月,全国共审计5.6万多个单位,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3600多亿元,健全完善规章制度1.6万多项。
2、推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3、推动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落实和促进反腐倡廉建设,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4、推动规范企业境外投资经营,维护境外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5、推动完善企业审计相关制度,深化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审计监督。